查看原文
其他

归 · 心 | 龙华区深港学子重走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之路 追寻红色足迹

近日,龙华区委统战部(区台港澳事务局)组织开展“手牵手 向前走”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之“归根寻源 心之所向”系列活动,来自美中学校近50名深港学子重走文化名人大营救路线,重温往昔峥嵘岁月,厚植家国情怀。


活动沿着

“福田水围文化广场——梅林坳——

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——

阳台山胜利大营救纪念碑”

文化名人大营救路线开展

特别邀请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

名誉馆长朱赤全程陪同讲解


通过登山体验、参观学习

重温历史的方式

引导深港青少年们

传递革命薪火,传承红色基因

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——追寻革命先辈足迹






水围文化广场

水围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。1941年,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,日军封锁了港岛至九龙的交通,大肆搜捕爱国人士,形势十分严峻。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,急电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、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,要不惜一切代价,营救这些文化名人。

在这里,朱馆长为大家介绍了水围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,以及水围村人民为大营救作出的贡献。









梅林山郊野公园




随后,深港青少年们来到梅林山郊野公园,这里是大营救行动中撤离文化名人的陆路路线。翻越梅林坳,就是龙华区白石龙村,文化人士离港后,大部分人被转移到了这里,白石龙村甚至因此被誉为“小延安”。

深港青少年们短途徒步体验了当年的大营救路线,山路崎岖,艰苦环境,反映出当时龙华儿女们坚韧不屈的抗战精神,回望峥嵘岁月,更感革命胜利之艰辛。









忆——汲取精神力量





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

如今,那段惊心动魄、载入史册的伟大营救,被完整记录在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里。

“被转移到白石龙的文化名人,待的时间最短为5天,最长的则长达4个月。”朱馆长介绍,随着大批文化名人被护送到来,他们临时在这里居住、生活。军民携手,最后成功将所有文化名人安全转移至大后方,圆满完成任务。

参观纪念馆时,参与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革命后代杨建辉也来到现场,亲身讲述父辈经历的那段历史。






阳台山胜利大营救纪念碑

“阳台叠翠”名列深圳八景之一,阳台山不光山色风景优美,且在抗战时期作为当地游击队的主要作战区,“胜利大营救”也在此上演。

在朱馆长的陪同下,深港青少年们一边参观,一边聆听“胜利大营救”雕塑的重大意义和革命英雄事迹。朱馆长作为纪念碑的创作人员之一,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了设立纪念碑的背景、设计创意等内容,深港青少年们对纪念碑有了更深入、生动的了解。

“重走大营救之路让我与革命史迹零距离接触,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。”港籍学生白嘉莉说到。






接下来,龙华区还将开展多维度的主题交流活动,广泛团结凝聚深港两地有志青年,推进两地青少年广泛交往、全面交流、深度交融,促进深港两地融合发展。




编辑整理 | 龙华同心圆内容来源 | 龙华区委统战部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